近日,林学院杉木研究团队紧扣“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以服务林业产业发展为抓手,赴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与顺昌埔上国有林场开展技术服务。7月2日至3日,团队带头人马祥庆教授和吴鹏飞教授、李明副教授分别在两地举办6场专题培训,围绕杉木人工林高效培育与高值化经营主题,为来自顺昌县林业局、洋口林场、埔上林场、路马头林场、顺昌县国有林场及相关林业企业的200余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林农提供技术指导。此次培训既是团队科研成果的集中转化,更是学院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以服务促学科、以贡献强特色”的生动实践。
作为林学“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杉木人工林培育技术创新与推广始终是学院服务国家木材安全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此次培训中,马祥庆教授结合在洋口、埔上林场营建的近千亩示范林实践,以《杉木人工林经营面临的问题与思考》为题,针对当前产业瓶颈,围绕经营现状挑战、大径材与高值化装饰材培育技术、长期生产力维持等关键问题,系统阐释了“良种良法”协同推进杉木人工林高值化培育与可持续经营的实施路径。
马祥庆教授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授课
马祥庆教授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授课
吴鹏飞教授围绕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磷高效利用杉木优良基因型的筛选及示范推广》研究成果,以同名主题展开授课,重点阐述了基于磷高效杉木基因型选育防治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机理、应用与示范,将团队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核心技术推广至生产端,既为林农提供了可复制、易操作的技术方案,也通过收集一线反馈反哺科研,形成“科研-服务-学科提升”的良性循环。
吴鹏飞教授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授课
吴鹏飞教授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授课
李明副教授结合其主持的南平市科技特派员项目《基于大径级无节良材定向培育的杉木人工林精准修枝技术》及中央财政推广项目《杉木大径级无节板材和无节柱材定向培育关键技术推广示范》,以《杉木大径级无节材培育的精准修枝技术》为主题,详细讲解了大径级无节材培育目标、修枝目的、修枝技术和修枝工具,并系统梳理了从无节板材到无节柱材的高值化经营技术体系。这些技术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直接对接生产需求,不仅提升了林农经营效益,更通过“问题导向”的科研模式推动学科在杉木高值化培育上形成特色优势,成为学院“双一流”建设中“服务需求、突出特色”的典型范例。
李明副教授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授课
李明副教授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授课
培训现场气氛活跃,专家深入浅出的授课赢得参训人员的专心聆听和一致好评。课后,多位林农和技术人员围拢交流,就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难题寻求指导,团队成员均给予细致回应。参训人员普遍表示,此次培训内容紧贴生产需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提升杉木培育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此次技术培训是林学院服务林业产业的重要窗口,更是“双一流”建设成效的直接体现。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基层,贡献林农”的社会服务理念,通过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效益,在解决行业关键问题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以更多类似的技术服务活动为载体,推动林学“双一流”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